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月仪帖 西晋 · 索靖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四
正月具书君白:大蔟布气,景风微发,顺变绥宁,无恙幸甚!
隔限遐涂,莫因良话,引领托怀,情过采葛,企伫难将,故及表问信李麃麃,俱蒙告音,君白。
君白: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无由皓之隐,朝有二八之盛,斯诚明珠耀光之高会,鸾皇翻翥之良秋也。
吾子怀英伟之才,而遇清升之祚,想已天飞,奋翼紫闼,使亲者有迩赖也。
君白。
二月具书君白:侠钟应气,融风扇物,遥愿高宇,使时赞宜,山川攸远,限以成隔。
自我不见,俯仰数年,看涂驰思,言存所亲,裁及告怀,怅焉。
不具,君白。
君白:王路熙和,皇化洋溢,博采英儒,以恢时佐。
辇无叩角之怨,门有搢绅之盛:斯乃潜龙逢九五之运,宝玉值卞氏之明;
已委蓬室之陋,以妥金紫之荣,使亲契有拂冠之庆也。
君白。
三月具书君白:姑洗育物,罄无不宜,延想吾子,随运是康,机度推疏,不面逾纪,分逼哀涂,乌咽良展,驰心投情,庶能感应,具书修问,罔然不具。
君白。
君白:洪化遐布,率土咸宁,秉卞庄之勇者,□武而精道;
抱管鲍之才者,弹冠而待显。
怪以高迈之姿,而怀迷时之志,逮明明之来,缅不识之响。
机运稍移人生若寄;
愿速龙跃,耀于云汉也。
君白。
七月具书君白:夷则布气,暑运西流,遥想足下,动静顺宜。
川涂悠远,乖我谈宴,心存明瑰,精爽驰想。
登高长伫,洟以陨之,不胜劳叹,裁及书问。
君白。
君白:与子少旧,契阔在昔,情款好合,如彼琴瑟。
何图离别,历载十馀,年往□□□□□□□天地之悠长,□人生之险绝;
悼言多感,怅然伤怀。
唯足下宝德育素,以熙万福,叙此故旧。
君白。
八月具书君白:南吕应化,中秋告凉,敬想令问,福履多宜。
山川缅邈,信理希寡,谈面既阔、音问又疏。
倾首延怀,无日不劳,想笃分好,不孤其勤。
亦见信忆旧,裁因数字,行人彭彭,俱数相闻。
君白。
君白:世清道治,圣化光洽,明于博采、唯贤是务。
足下以神龙之贾应景风之求,足陟天阁而德闻四海,允彼具瞻副此群望,窃从草泽,慷慨增愿。
君白。
九月具书君白:无射改卦,广莫布气,气度凉和,宜时顺节。
路乖人隔,邈若天逾,翘首延思,远莫致之。
君子笃好想齐往分,不胜伫企饥渴之怀,故书表问,不能畅情。
君白。
君白:昔忝同门,滥攀君子,子以逸群之才,当贯三千之首,登堂入室研道之奥,虽明暗殊品每亦希颜。
至以乖融,孤陋遐外,旷道离友,益以墙面,无因之积,以书所敬。
君白。
十月具书君白:应钟导运,严霜稍隆,时变物移,感候增怀。
驰心系想,言存所亲,山川路限,不能翻飞。
登彼崇丘,逍遥长望,延伫莫及,思积情疲。
不胜郁陶眷然之感,裁复白,书不悉。
君白。
君白:往春执手,刻会来秋,迎期待面,慊然迟想。
正以逸骥之迹骋于云汉之路,龙骧天府,忘此友信,飞沈壹殊,何缘言嬿?
厚为时节,宝爱光仪。
君白。
十一月具书君白:黄钟吐气,凝寒雾降,温室重裘,和气养神。
休宜幸甚,岁月飞驰,逝不我待,阔自别后。
始忽然逾载,望涂延思,精诚所感,无物不应。
果□来况,德音弥满,耽玩良翰,悟怽爱慰。
增慨不胜抱感,裁因口答,言不具尽。
君白。
君白:昔誓秋归,而奄经半载,匪我愆期,时违书信。
□□之隆,况旨沓密,蚩以逸逾,约以驰鹜,亲爱分隔,齐□□宁。
足下复远□《立支》望邪仓卒不具。
君白。
十二月具书君白:大吕□,度末寒栗烈,明德宜时。
梦想无恙。
分隔逾年,良会乖违,感咏萧艾,言存宿好。
翘翘延领,不胜思积,裁及白书,不能具悉。
君白。
君白:不图一别,便成永隔,瞻彼修路,从此乖限。
情经运候,思兴感物,发言存信,洟以流坠。
足下□严,度同此怀,信使知问。
君白董逌广川书跋》云:人评书,以索靖王逸少,而欧阳询至卧碑下,近世惟《淳化官帖》中有书,其后购书四方得《月仪》十一章,今入续帖中。然于前书亦异。李嗣真曰:有《月仪》三章,观其趣尚大为遒竦。今《月仪》不止三章,或谓昔人离析。然书无断裂,殆唐人临写者。)
授房光义光禄卿713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上卿之贵。
爰因德选。
终献之礼。
必由才致。
宣威将军上柱国光义
承冑绪。
地联姻戚。
雅容端操。
惟玉有温。
择行践言。
复圭无玷。
顷祗班序。
尤称望实。
兰锜趋职。
已仗于谁何。
梁赋诗。
俾闻于总领
太中大夫光禄卿
勋如故。
主者施行。
述书赋下 唐 · 窦暨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
我巨唐之膺休。一六合而阐幽。
武功定。文德修。
高祖运龙爪。陈睿谋。
自我雄其神貌。冠梁代之徽猷神尧皇帝陇西李氏讳渊官至殿内少监右骁卫将军大丞相封唐王及受禅即位革隋为唐又右军书柱作爪形时观者号为龙爪书高祖王褒得妙故有梁朝风格焉)
太宗则备集王书。圣鉴旁启。
虽蹑闾井。未登阶陛。
质讵胜文。貌能全体。
风骨。总法礼(文武皇帝讳世民神尧子当贞观年中鸠集二王真迹徵求天下并充御府
武后君临。藻翰时钦。
顺天矜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则天皇后沛国武氏士彟女临朝称尊号曰大周金轮皇帝时凤阁侍郎石泉王公方庆晋朝丞相导十世孙有累代祖父书迹保传于家凡二十八人缉成一十一卷后墨制问方庆方庆因而献焉后不欲夺志遂尽摹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归还王氏人到于今称之右史崔融撰王氏宝章集序具纪其事)
睿宗垂文。规模尚古。
飞五云而在天。运三光以窥户睿宗皇帝天后第四子性淳和好书史尚古质书法正体不乐浮华)
开元应乾。神武聪明。
风骨巨丽。碑版峥嵘。
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
诸子多艺。天宝之际。
迹且师于翰林。嗟源浅而波细开元天宝皇帝仁孝慈和兼负英断好图书少工八分书及章草殊异英特自诸王殿下已下多效吴嗣李涂虽有工夫不能高远开元中八分书北京义堂西岳华东岳封禅碑虽有当时院中学士共相摹勒然其风格大体皆出自圣心)
汉王童年。自得书意。
夙承羲献。守法不二汉王元昌文皇帝弟)
惠文靡倦。博好敦劝。
恨夫有始无终。灰烬成空。
苟惧存而投阁。徒荣殁而升宫。
尚可谓梁园笔壮。乐府文雄。
累圣重光之盛业。六书一艺之精工。
非所以抑至人之徇已。服勇士以雕虫。
责繁声于韶濩。徵艳色于苍穹者也岐王元范追册惠文太子开元皇帝弟时天府图书为张昌宗窃换张氏诛后归薛稷没为王所得初不闻奏后虑焉乃尽焚之言乐府文雄者王多能好事有文词特为歌者所唱)
爰有怀琳。厥迹疏壮。
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
高风甚少。俗态尤多。
吠声之辈。或浸馀波李怀琳洛阳人国初时好为伪迹其大急就称王书及七贤书假云薛道衡作叙及竹林叙事并卫夫人咄咄逼人嵇康绝交书怀琳之伪迹也有姓谢名道士者能为茧纸尝书大急就两本各十纸言词鄙下跋尾分明徐唐沈范踪迹烜赫劳茹装背持以质钱贞观中敕频搜寻彼之钱主封以诣阙太宗殊喜赐缣二百疋怀琳乃上别本因得待诏文林馆故在内之本有贞观印焉顷年在右相林甫家后本在张怀瓘处寻博易与李起居)
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
欧阳在焉。不顾偏丑。
䫜翘缩爽。了袅黝糺。
如地隔华戎。屋殊户牖。
学有大小夏侯。书有大小欧阳
父掌邦礼。子居庙堂。
随运变化。为龙为光欧阳询长沙人纥之子幼孤陈中书令江总收养书出于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官至率更令太常少卿子通亦能继美拜纳言封渤海公
永兴超出。下笔如神
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然则壮文矶而老成。与贞白而德邻。
如层台缓步。高谢风尘。
纂焕嗣圣。体多拘检。
如彼珷玞。乱其琬玉虞世南会稽人荔之子迹居四公之上官秘书监礼部尚书永兴公子纂孙焕皆能继世授武官在仗宿卫初隋有猛将来护儿子恒济皆负才学入唐继登三事故陆元方所云来护儿儿把笔虞世南儿带刀言物极则反一至于此也)
河南专精。克俭克勤。
伏膺告誓。锐思猗文。
恐无成于画虎。将有类于效颦。
虽价重衣冠。名高内外。
浇漓后学。而得无罪乎褚遂良河南人兼爱子尚书左仆射河南公兼爱名亮东都人
柬之效虞。疏薄不逮。
少保师褚。菁华却倍。
超硕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颣陆柬之吴郡人仁公子虞氏之出官为著作郎薛稷河东太子少保
房文昭则雅而和。隐乃讹。
精神乏气。胸臆馀波。
若蘋萍异品。共泛中河房乔字元龄清河彦谦子官司空太尉文昭公
殷公王公。兼正兼署。
大乃有则。小非无据。
骐驎将腾。鸾凤欲翥。
题二榜而迹在。叹百川而身去殷仲容陈郡人不害之孙令名之子奕世工书尤善书额官至礼部郎中汴州安业寺额京师裒义开业资圣寺东京太仆寺灵州马观额皆精妙旷古王知敬太原人门传孝义工正行善署书与殷殊涂而同归兼草书弟知慎工图画兄官至秘书少监当时双绝与仲容齐肩天后诏一人署一寺额仲容题资圣知敬题清禅俱为独绝洛川长史德政二贾碑在修行寺东南角即知敬之迹极峻利丰秀清禅资圣寺至今路人识者驻马往普济度寺即父令名手踪皆为后代程式
王秘监则首未全贞。尊道重德。
或终纸而结字。或重模而足(遵句反)墨。
濩落风规。雄壮气力。
播清誉而祖述。屡见赏于有识。
如曲圃鸿飞。芳园桂植王绍宗琅琊人修礼子官秘书少监
虔礼凡草。闾阎之风。
千纸一类。一字万同
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于夏虫孙过庭虔礼富阳右卫曹参军
张长史则酒酣不羁。逸轨神澄。
回眸而壁无全粉。挥笔而气有馀兴。
若遗能于学知。遂独其颠称张旭吴郡人左率府长史俗号张颠
虽宜官售酒。子敬挥帚。
遐想迩观。莫能假手。
拘素屏及黄卷。则多胜而寡负。
庄周之寓言。于从政乎何有(后汉师宜官工书嗜酒每遇酒肆辄书于壁远近咸观酒因大售计价偿足而灭之王子敬以帚泥书壁观者如市已上皆言旭之可比)
湖山降礼。狂客风流。
落笔精绝。芳词寡俦。
如春林之绚彩。实一望而写忧。
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解朝服而归乡。敛霓裳而辞阙贺知章维摩会稽永兴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仍拜其子典设郎子曾为朝散大夫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者也)
广平之子。令范之首。
娅姹钟门。逶迤王后
武都先觉。翰墨泉薮。
子敬元常。得门窥牖。
侍中穆。异代同友。
于孔门而升堂。惜颜子之不寿徐峤之东海广平太守子浩中书舍人国子祭酒李造陇西武都公言侍中穆即子云僧虔
韩常侍则八分中兴。伯喈如在。
光和之美。古今远代。
昭刻石而成名。类神都之冠盖韩择木昌黎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
赫赫许昌。翰苑文房。
徵前贤而少对。当圣代而难方田琦雁门人德平之孙工八分小篆署书图画写洪崖子张氲云楼并雪木行于世官历豫蕲许等州刺史兼装背有孙栖梧尤妙其事德平武德功臣兵部尚书
卫包蔡邻。功夫亦到。
出于人意。乃近天造卫包京兆人工八分小篆通字学兼象纬之术官至尚书郎蔡有邻济阳人善八分本拙弱至天宝之閒遂至精妙相卫中多其迹)
荥阳昆弟。内外光华。
挥毫美丽。自是一家。
幼弟曰逾。丹青大誇。
信斲玉而剖石。即拣金而披沙郑迁及弟迈遇并工八分崔氏出中书令湜之甥迁官至浚仪季弟逾善山水天宝中知名梁宋)
温良之德。书画兼美。
诚依仁以游艺。同上善之若水(皇室李权工八分弟枢工小篆侄平钧亦善小篆兼妙山水并冠绝一时淮安王神通曾孙官历金州刺史侍御史平钧富词学江陵掾)
诗兴入神。画笔雄精。
李将军世称高绝。渊微已过。
薛少保时许美润。合格不珍右丞王维摩诘琅琊人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李思训太原少尹缙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二公名望首冠一时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幼弟紞有两兄之风闺门之内友爱之极)
史侍御惟则必优世业。阶乎籀篆。
古今折衷。大小应变。
如因高而瞩远。俯川陆而必见史惟则广陵殿中侍御史谏议大夫白之子白善飞白)
吾家世业。赵郡李君。
峄山并骛。宣父同偫。
洞于字学。古今通文。
家传孝义。意感风云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家世住云阳承曰门作尉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苍颉后身澥子腾冰子垍并词场高第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延安君则快速不滞。若悬流得势。
三原君则婉媚巧密。似垂杨应律(吾舅讳绘彭城人也延安都督姨兄明若山西平原京兆三原县尉大理评事
宋儋李璆。擅美中州
李师王而意浅。宋祖钟而体流宋儋藏诸广平人高尚不仕户部侍郎宇文融荐授秘书省校书郎作钟体而侧戾放纵迹不副名开元末举场中后辈多师之李璆陇西御史大夫杰之兄子性速达轻财重义笔迹紧媚亦有声于代为狄宇清李渐
员外萧公。名成于薛。
安西变体。光润愉悦萧公名诚陵人梁之后起家奉礼郎开元初时尚褚薛公为之最拜右司员外郎善造斑石文纸用西山野麻及虢州土谷五色光滑殊胜子彭
张氏四龙。名扬海内。
中有季弟。功夫少对。
右军风规。下笔斯在张从申长史文场擢第弟从师监察御史从仪灼然有才从申志业精绝工正行书握管用笔其于结密近古所少恨历览不多闻见遂寡右军之外一步不窥意多拓书阙其真迹妙也)
吕公欧钟相杂。自是一调。
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崄峭。
其于小楷。尤更巧妙吕向东平开元初上美人赋忤上时张说作相谏曰夫鬻拳胁君爱君也陛下纵不能用容可杀之乎使陛下后代有愎谏之名而得敢谏之直与小子为便耳不如释之于是承恩特拜补阙赐䌽百段衣服银章朱绂翰林待诏频上赋颂皆主讽谏兼皇太子文章及书官至给事中中书舍人刑部侍郎词学业当代莫比有子曰广聪利俊秀有吏才拜监察御史
吾兄则书包杂体。首冠众贤。
手关目瞥。瞬息弥年。
比夫得道家之深旨。习阆风而欲仙(家兄蒙字子全司议郎安南都护
马家刘氏。临效逼斥
安西兰亭。貌夺真迹。
宓妃遗形于巧素。再见如在之古昔翰林书人刘秦妹归马氏)
押署则缝僧权似长松挂剑。尾满骞如盘石卧虎(徐僧权中山人满骞富阳人
繁多乃怀充怀珍。稀少乃延祖允祖(唐怀充晋昌人姚怀珍武康人陈延祖长城人范允祖顺阳人
炽文时有。何妥近睹。
虽正姓名。美其傲古。
恨连书于至宝。无尺牍之行伍(沈炽文武康何妥外国人翊子梁中书侍郎名作当时书證)
印验则玉斲胡书太平公主武氏家玉印有四胡书今多墨涂存者盖寡梵云三藐母驮四字也)。金镌篆字。
少能全一。多不越四。
国署年名。家标望地。
独行龟益(即魏王恭家印)。并设窦暨范阳功曹窦暨书印)
贞观开元。文止于二太宗元宗所用印)
陶安东海。徐李所秘徐祭酒峤之李起居造印)
万言方寸。翰囿所类延王友窦永书印)
张氏永保张怀瓘印)。任氏言事。
古小雌文。东朝周顗东晋仆射周顗印)
审定窦蒙议郎窦蒙书印)亭侯袭贵。
猗欤刘郑。门承貂珥。
义仰彭城金部郎中刘绎书印)。邺周印异相国邺侯李泌宣州长史周昉印)
或有惭于稽古。谅无乏于雅致。
虞和表闻于明皇帝。齐穆书答于竟陵王
表称委尽。书乃备详宋中书侍郎虞和明皇帝表论古今妙迹正行草楷纸色褾轴真伪卷数无不毕备表本行于世真迹故起居舍人李造得之齐司空穆公琅琊王僧虔景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
藻鉴则梁高祖巧而未博武帝时撰书评)邵陵王博而未至萧纶亦撰书评)
庾中庶失品格。拘以文华梁庾肩吾撰书品论)
傅五兵比亡年。广于职位梁傅昭撰书法目录)
名录编于司马王府司马姚最撰名书录)。善状集于散骑左散骑常侍姚思廉集善书人名状)
李亚相著藻饰之繁右御史大夫李嗣真撰书品)张兵曹粗习玩之利(率府兵曹鄂州长史张怀瓘撰十体书断上中下)
考数公之著称。多约传而立记。
余不敏于登高。岂虚言而求备。
敢直笔于亲睹。非偏誉于所嗜也。
小司空韦公曰述。职该艺府。
才同史笔。茂族挺生。
圣朝閒出。若乃阐异闻之旨。
接片善之勤。则必忘疲吐握。
不閒风尘。所谈而改观成市。
所宝而增价为珍。小擅声于自我。
大推美于其人。彼凡百而驰名。
既往遇此公。而其德唯新。
可谓千载一时。孤标绝伦矣韦述京兆尚书工部侍郎
及乎验德力之工拙。知古今之优劣。
余稽古而玩能。因假能而有说。
匪徒姓名记录。面首超越。
相质披文。虚空岁月者矣。
是用相如慕蔺。抚新迹而忘怀。
岂甘赐也望回。抱遐心而结舌。
终冀乘时出处。备展名节。
其或萃傅岩钟绍京南康中书令光禄大夫聚宝捐金川流海纳)而会颍川家伯讳瓒邠王司马耽玩达旨固求不匮)。归右史(李造拂镜旁通倾心善价)而入补阙(席巽安定右补阙心专务得家业或遗)
祭酒徐浩法则道存徵求非利)翰林之寻绎张怀瓘兄弟怀瑰盛王府司马翰林待诏俱好无厌亦能臆断)乌台(潘履慎荥阳监察御史克遵能事采玩芳猷)粉署之敦阅蔡希寂济阳金部郎中习学润身假借盈惬)
给事之道宏(族兄绍给事中志宏雅道不倦虚求)。仰议郎之区别(家兄锐思穷源增辉改观)
韩生委输韩滉颍川给事中委质虑远推诚道博)。滕子拥决(滕升歙州婺源县取舍若流通利泉薮)
张氏旁求怀瓘海陵人皇鄂州司马利无推斥道在专精)。陆家胥悦陆曜吴郡人卷缉馀芳事穷前志)
释朏超彼岸东京福先寺僧良朏新罗人俗姓林氏遇捐衣钵逸冠侪流)。梅仙行无辙(高志宜渤海同官气合古风利加能事)
温播金声(温晁太原国子簿悉心景慕徒众博求)。崔含冰洁(崔曼倩清河鄠县浩汗经营见如不及)
若惊陈赵陈闳颍川陈王府长史赵微明天水人或志敦习学自悦古能皆玩之无斁也)。贾勇徐薛(徐守行东海监察御史薛邕河东郎中或推古招致或究能跧拔并求之不已)
关郭双奋飞(关伪陇西人郭晖太原人或规规耽好或楚楚传写)。潘袁两倾竭(潘淑会稽人袁明陈郡人或披寻洽道或耽籍乐贫)
簪缨布素。申道閒设。
既辐辏而川流。并观光于后哲。
速珠玉之无胫。可得略而言曰。
长安则穆聿(聿咸阳庞店人少以贩书为业后至德中因告讦徵搜古迹并强佔石泉公则天皇后所还书功白身受金吾长史改名祥蹈险邀荣乘危射利)王昌辽东人词荒智役)导其源。叶丰括州人貌恭性僻)田颍长安人志凡识滞)委其躯。
拾遗市骏。怀宝飞凫。
洛阳则杜福河南人论熟行巧)刘翌洛阳人节苦心廉)穷弥固。齐光河南人道寡业微)赵晏河内人智专别识)乐忘劬(此四人者洛阳贩书者)
皆誇目动利。实繁有徒。
诗不云乎匪斧。语有之曰反隅。
若或徵数子之运用。甘千里之殊涂。
则我鸡犬而无来无往。子衣裳而不曳不裾。
成一家之憬彼。睽四海之友于言通货利)
事符道因。心与日亲。
几变灰律。涉历冬春。
互为宾主。往返周秦。
左翊吾兄。业穷幽远(名锡同州别驾
龙兴张揖道契贞淳(与潘淑献书拜官今任龙兴县
雅兴闭关以随扣。古风开卷以袭人。
不然者。何穷独而恣怡悦。
何市朝而贪隐沦(言尚往来)。众矣森然。
往哲来贤。一朝而星罗入眼。
百代而云披及肩。身已没兮若休。
迹遗芳而可传。彼金印玉玺。
丰碑货泉。虫篆制而八分閒矣。
正隶兴而稿草行焉。不可量乎所睹。
又何极乎备宣。若乃流誉前代。
效绩当年。录军机而羽括鹰隼。
述国命而发挥貂蝉。通亲友以感节。
启咨谋以闻天。接武波委。
嗣芳鳞连。则余不让于赋颂。
敢分媸而别妍。恃乎幼好而晚知之至熟也。
曲察而直言之无愧者。将拭目而众别轻。
言入掌而百忧写。尔其苔缣縠。
衡理蜀幅。花麻黄绚。
缁赭绀绿。沦压而迩蠹亡文(蓄非其人虽迩朝亦朽蠹)
保持而远完缄卷(处之得地虽远古亦完全)。上智所以悬解(直晓)
中庸所以交战(疑之)。取迷伊他。
贻笑鄙贱。则有乌丝褾首。
紫玺露面。好丹时更。
悲素色变。状元豹之雾隐。
规雕虎之风扇。虽置水弥旬。
移装屡遍。益深沈于直质。
乃容易于览见。嗟乎。
舍不疑于古疏(高)。取凭假于俗眩(昡惑)
诱浅情于末兴。肆凡赏而留盼。
何其妄哉。宁知立法而亏真。
作德而还淳。忘情是悦。
代有其人(言定是非)。必也易背以时(时在正夏
受彩无欺。敏洽和之妙道。
得润软之成规(用面调适候阴以成)。疏密苦乐。
殊形异宜(厚薄完蠹)。上约下丰。
始增末裨(接上下前后例)。沽将实名。
位充合离(改折署榜馀地)。或附卷均端。
足使其夷(薄而蠹者)。或鸣砧妥帖。
然后呈姿(厚而完者)。探寻源流。
志逸肥遁。缉合剪截。
躬劳不闷。明齐短长。
闇结分寸。诚忽忽于或躁。
袪悢悢之遗恨。至如虹萦丝带。
鸾舞锦褾。青閒绫文。
出之衣表。檀心鼊首。
金映银络。舒囊貌妍。
抚卷香作。多此饰类。
又难详备(并言检讨装背也)。若乃见稀意欲。
虽可弃而昆山片玉。玩久厌充。
虽可宝而纨扇秋风。竞舍兹而易彼。
誇视审而听聪。或芟秽于匿迹。
或丧真于矜工。夥哉耳设。
鲜矣目穷。因既原乎识量。
遂悬别其淹通。已分流而兹在。
徒并骛而争雄(言申博易)。假使作伪心劳。
乱真首出。眯目童幼。
摧残纸笔。终令君子弃瑕以拔材。
壮士断腕以全质。期补劳于得丧。
励采葑于始卒。子猷在焉。
曷可无其一日(言务宏道。夫喻大始于事卑。
方崇极于类聚。况物著公器。
赏推善主。异清白而非弓裘。
岂孙谋而绍宗祖。抑如
舜命禹。道必贵乎声同。
天无亲而德辅。归可保于授受。
靡自私而禦侮。故知乖其趋者。
则密戚而心捐。合其轨者。
则举储而掌传。亮玉白之利末。
望吾徒之义先(先言传付后总乐成以终也)。至其罢琴闲堂。
散帙虚牖。阅新连之卷轴。
倾旧满之樽酒。畅怀古而遗形。
逢时以濡首。炎凉所寄。
偃仰无咎。烟积孤松。
春过五柳。想薜萝而在眼。
狎鸾凤而盈手。善邻得朋。
知我益友。暗遗名利。
卧度卯酉。遂志愿兮苟若斯。
生可凭兮死不朽。虽金翠溢目。
陶匏聒耳。徒润色于多欢。
实无阶于竞美。贤贤易色。
勿药有喜。茅居食贫。
陋巷饮水。誓将敦素业而毕矣。
振清风而何已。辞曰。
资乐道兮善莫大。佐元览兮寄所赖。
满室兮遗美芳。朋友忘言兮古人会。
想贤玩迹俨如在。史册悠悠几千载。
唐朝名画录序 唐 · 朱景元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古今画品。
论之者多矣。
隋梁巳前。
不可得而言。
自国朝以来。
李嗣真画品录。
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
无品格高下。
俾后之观者。
何所考焉。
景元窃好斯艺。
寻其踪迹。
不见者不录。
见者必书。
推之至心。
不愧拙目。
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
上中下又分为三。
其格外有不拘常法。
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
夫画者以人物居先。
禽兽次之。
山水次之。
楼殿屋木次之。
何者。
前朝陆探微屋木居第一。
皆以人物禽兽。
移生动质。
变态不穷。
凝神定照。
固为难也。
陆探微画人物极其妙绝。
至于山水草木。
粗成而巳。
萧史木雁风俗洛神等图画尚在人间。
可见之矣。
近代画者。
但工一物以擅其名。
斯即幸矣。
吴道子天纵其能。
独步当世。
可齐踪于陆顾。
周昉次焉。
其馀作者一百二十四人。
直以能画定其品格。
不计其冠冕贤愚。
然于品格之中。
略序其事。
后之至鉴者可以诋诃。
其理为不谬矣。
伏闻古人云。
画者圣也。
盖以穷天地之不至。
显日月之不照。
挥纤毫之笔。
则万类由心。
展方寸之能。
而千里在掌。
至于移神定质。
轻墨落素。
有象因之以立。
无形因之以生。
其丽也。
西子不能掩其妍。
其正也。
嫫母不能易其丑。
故台阁标功臣之烈。
宫殿彰贞节之名。
妙将入神。
灵则通圣。
岂止开厨而或失。
挂壁则飞去而已哉。
此画录之所以作也。
代上提举 宋 · 余安行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二
韩愈《知名箴》曰:「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霈然有馀,厥闻四驰」。
某三复之,未尝不味其言之是,而伟其气之壮也。
逮观其上书宰相,四十馀日,书三进。
其书上,其辞益恭,悲切婉顺,若不足活,朝夕惴惴焉,惟恐不得出门下,与其言大相戾。
岂其立节不坚,所养弗固而然欤?
非也。
久在穷困,自负不群,郁郁不得其平焉耳。
不然,是与贪禄好进者无异也,岂退之之心哉?
呜呼!
退之刚方不挠士也,其立言炳炳可喜,不幸不见知于人,未免仆仆如此,况馀人乎?
此某今日所以愿有累门下,不识阁下能俯而听之否?
姑苏一鄙人,生于寒族,长无师友;
无学问以窃名于时,无援引以取重于人,久无仕进意。
及年齿浸长,事随日生,居尝独念,丈夫之于世也,与其穷困无以供甘旨,不若仰禄以为养;
与其群居以终日,不若勉力而为仕;
与其碌碌以同众,不若随才分而就功名。
寅缘得与仕籍,于今几年矣。
初尉某所,次掾某所。
初无它长,惟知自爱而已。
某之来此,亦推是心,质诸鬼神可也。
况一邑之任,其地虽小,其责甚重,某敢不孜孜以长民为念乎?
自去秋以来,当路过有采录,然某之三考将满,章之缺者未完,不有仁人君子,其谁为之动心乎?
阁下才气过人,胸中落落,不与常人类。
少日擢巍科,入显仕,敷教上庠,已为多士之矜式矣;
澄清一道,又为部吏之仪表矣。
公以待人,忠以许国,直欲为天子求才,可举则举,不待其求而后与也;
不可则已,不因其有所挟而曲从也。
请托不行,姻好弗私,则阁下用心,其如何哉!
某是以冒昧而不疑。
虽与内不足者急于人知相戾,阁下以昌黎之心恕之可也。
某闻车以三十辐而后成器,一辐缺焉,不足以为车,瑟以二十五弦而后成调,一辐缺焉,不足以为瑟。
太常音律未正,荀公得赵商之牛铎以谐之;
黄钟久铸未成,李嗣真崇业之埋钟,众乐遂和。
某今日之事,大率类此,阁下果能一动心乎?
其可否,皆命也。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四、《鲁斋集》卷四、《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八、《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九
序曰:考古士之常业也,考圣贤之成法,而后识事理之当然。
虽天文地理、律历制度,凡所当考者不一。
至于治乱成败、是非得失之迹,尤不可不考者也。
若夫书之为艺,有六义,有八体,有脱简缺文之疑,有豕亥鲁鱼之辨。
考者考其字之讹谬也,非考其字之妍媸也。
考其字之妍媸,后世之末学也。
梁武评书,按一时之遗迹,蔽数语以形容,此乌足以尽其精微哉?
袁昂又评之,唐人又评之,本朝诸公亦从而评之,大抵皆祖述其意而异其辞尔。
梁之庾肩吾又品第其高下,唐李嗣真亦效之。
此固未易工也,亦不过论其大体而已,未有提出一碑一碣,纵论其善恶者,尤未有一碑变数十百碑,如《兰亭叙》者也。
予因观《兰亭考》而有感焉,推其源流,辨其同异,列其所自出,萃前贤之论赞,亦可谓好古博雅之士矣。
问其考精者之所以为精,不善者之所以为不善,则未尝有决词也。
夫以一纸之字,临摹响榻数十百本而刻之,虽不能不失真,犹可曰互有得失,盖所传者之未远也。
然一石之字,搥拓之间,且有纸墨工拙之异,浓淡肥瘠之不同,岂有一碑转相传禅,子子孙孙,变而为数十百种,而有不失其真者乎?
一传而质已坏,再传而气已漓,三四传之后尚髣髴其流风馀韵者鲜矣,盍亦求其初乎?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此观其所会也。
又曰:水无有不下,性无有不善。
此观其初也。
不揣其本而求其末,不探其源而涉其流,今为士者事事皆然,何独于《兰亭》?
可叹也哉!
本朝黄山谷最善评书,其论此碑也则曰:褚庭诲所临极肥,张景元所得缺石极瘦,惟定武本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三石皆有佳处。
又谓定州石入棠梨板者,字虽肥,骨肉相称,观其笔意,右军清真风流,气韵映冠一世,可想见也。
今时论书,憎肥而喜瘦,党同而妒异,曾未梦见右军脚汗气。
斯言慷慨激烈,似亦审矣。
东坡则曰放旷自得,郭河南则曰神气飞动,殊觉天成。
或曰遒媚劲健,或曰温润典刑,或曰谢脱拘束,皆未为精密也。
米南宫之赞,虽奇崛铿锵,殊觉滉漾,其曰「永和」字全其雅韵,「九」「觞」字备著其真标,「浪」字无异于书名,「由」字益彰其楷,则亦庶几乎得其实也。
或谓定武本「仰」字如针眼,「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而为曾公乐道讥之,曰恐为九方皋所哂。
然骤骊黄牝牡之不记则有之,决不以犬豕豺狼麋鹿而谓之马也。
茍能于「永和」、「九」、「觞」、「浪」「、由」、「仰」、「殊」、「列」九字之中开九方皋之目,亦未为过。
近世如尤锡山、王复斋,皆喜评碑帖。
陆象山谓二公于《兰亭》,一主肥,一主瘦。
二公犹尔,其孰能决之?
高宗皇帝赞曰:禊亭遗墨,行书之宗。
真百世不易之训。
予尝味山谷之评以薛肥张瘦,惟定武本不瘦不肥,其论虽审,而观者未悟其意。
后之翻刻者止求于不瘦不肥之间,则字画停匀,反成吏笔,尚何足以语《兰亭》乎?
其意盖曰定武本有肥有瘦,肥者不剩肉,瘦者不露骨,此右军之字所以为行书之宗也。
夫赏鉴识别之严,各随人品而上下,昧者贵耳贱目,矜己忮善,未易以口舌辨也。
间有雅尚君子,挈长度短,博览研校,不过至定武重开本而止。
盖初本罕落东南,未易见故也。
叶公好龙,见真龙而反疑之,纷纷皆然。
予见此序亦多矣,虽不能尽知何处所刊,每见善本,亦未尝不为之跃然。
及见中原故家旧本,于是心降虑消,气融神畅。
又惧其见之未博也,疑必有过于此者,广采近时精鉴之士所共推为善本者十馀家,点点画画,锱铢而考之,未见其可以伯仲称也。
其肥者必失之气浊,瘦者必失之骨寒,神痴而质俚者有之,意纵而笔狂者有之,或同儿戏,不知其丑而疥于石者繁琐可羞也。
若后世再有右军,则后之《兰亭》或胜;
若后世未有右军,则《兰亭》当求初本无疑。
不见初本,政自不必观《兰亭》也。
昔有所谓《古》、《杵》、《褚》,今予作《考》四卷,逐字疏于其下云。
阎立本诸番图卷 宋 · 魏泰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八、《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八、《续书画题跋记》卷一、《珊瑚网》卷二五
阎立本总章元年右丞相封博陵县公,有应务之才,兼能书画。
时天下初定,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邦人物,此图是也。
李嗣真云:「自江左陆、谢云亡,北朝子华长逝,象人之妙,号为中兴」。
至若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叙位,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末,备得神情。
故朝廷号为丹青神化,与兄立德同在上品云。
临汉魏泰道辅记。
秦望山求秦碑刻诗序 南宋 · 莫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四
会稽石刻,唐人如张守节、司马贞皆尝援以證《史记》。
绍兴初,舅氏姚令威删定登山吊古,见碑石犹存。
后二十馀年,分教是邦,以语签判王龟龄勉邑慰梁君求之,则石已缺,字不可见矣。
以诗记其事,龟龄既赓,以济首发其端,书以示济。
按《会稽秦颂德碑》凡二百九十六字,视秦世泰山之罘诸刻,独此碑字为最多。
唐李嗣真云,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
周越《法书苑》犹载封禅碑数十字而已,至欧阳公、赵德父集录天下金石遗文殆尽,亦不复有秦望山碑。
姚令威鹅鼻山顶石屋所插一碑,今石屋故在,碑盖无有。
梁次张所摹片纸,指为秦碑,乃在何山,其去鹅鼻尤为隔绝,尽记本末,以俟后之君子。
按:《会稽志》卷一六,四库全书本。